中新社多伦多7月3日电 (记者 余瑞冬)作为加拿大重要的全国性华人团体,全加华人联会(简称全加华联)正计划推动与加拿大政府商讨落实此前未执行到位的数千万加元“人头税”赔偿金。
全加华联负责人当地时间7月2日在多伦多举行的该会年度全国会议上透露上述计划。
在全加华联等华人团体推动下,2006年6月,时任加总理哈珀在国会为加拿大1885年至1923年间对华人征收“人头税”公开向全加华人道歉,并为1923年至1947年实施的“排华法”表示深切悲痛,同时宣布对在世的“人头税”苦主或其配偶作出每人2万加元象征性补偿。
全加华联全国执行主席、曼尼托巴省前省督李绍麟对记者表示,哈珀政府当年拨出约2300万加元用于赔偿,但该款项未能完全落实并一直拖延。自由党2015年上台执政,更令此事搁置至今。
李绍麟表示,全加华联希望加政府了解到,该偿金是华人应得的;华人社区需与政府重新商讨如何落实赔偿。十多年一晃而过。鉴于通胀等因素,估算偿金现已相当于约3500万加元。他强调,推动此事需华人社区取得共识,且有长期规划。
全加华联(安大略区)共同主席钟新生表示,有感于加拿大首座华裔博物馆近日在温哥华华埠揭幕,期待未来可探讨如何将偿金发挥更多作用,譬如在多伦多、蒙特利尔建设相关纪念物等。
来自加拿大全国各大区的各参会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值此“排华法”出台100周年之际,全加华联更应坚持为华人争取公义、维护华人权益;继续推动华人社区加强团结;积极促进加中关系重回正轨。
与会代表亦强调,在两岸问题上赞同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驻多伦多代总领事洪红在致辞中肯定全加华联多年来在团结华人社区、维护华人尊严,以及推动中加友好交流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希望该会发挥自身优势,勇担民族大义,继续关注和支持祖(籍)国社会经济发展。
全加华联创立于1992年,下设安大略区、太平洋区、阿尔伯塔区、大草原区、魁北克区和大西洋区等6个分会,在加拿大全国范围拥有280多个团体会员。(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兰州7月3日电 (陈海龙 刘建军)7月的甘肃陇南市成县,田间金黄色的小麦与翠绿的玉米把大地打扮得五彩斑斓。走进店村镇尹寨村现代蔬菜产业园的圣女果大棚内,展现的是与田间不同的美,在翠绿细长的藤蔓上,一串串圣女果如宝石般玲珑剔透,又是一番别样的丰收图景。
“这个圣女果汁多瓤沙,味道还很甜,和超市卖的真不一样。”前来采摘的市民对这里的圣女果赞不绝口。
“通过去年试种,我们今年21个大棚种的都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青口蜜、千禧、红圣、紫玉等12个优质品种一代苗,聘请了山东寿光蔬菜协会的科技人员对圣女果种植全过程技术指导,确保了圣女果的品质和产量。”该产业园负责人任锦川说。
图为成县陈院镇渔乐农庄鱼菜共生循环养殖基地。(资料图) 刘建军 摄
产业园能够确保圣女果高品质种植的“秘密武器”就是一台水肥一体机,能够将水和肥料通过埋设的管道,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智能控制、精准施肥,不但节省了水肥成本,而且提高了水果品质。
圣女果种植是成县应用现代科技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县以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为目标,把强科技作为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铆足干劲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推动特色农业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为民众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成县陈院镇梁楼村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鱼菜共生”循环养殖基地,1300平方米的大棚内,6个方形鱼池并排罗列,养殖池里的中华鲟、黄辣丁、鲈鱼活力十足;一旁的长方形水泥池内定植的黄瓜、西红柿、生菜等果蔬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是将鱼的排泄物通过生物分解转化成蔬菜所需的营养,蔬菜吸收净化水体,然后干净的水又排入鱼池,形成一个闭环模式,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该合作社负责人赵利江说。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不但提升了现代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农业资源综合配置效率和农业竞争力,而且提高了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了土地产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为成县店村镇大寨村包心菜种植大棚。(资料图) 刘建军 摄
“地膜甜玉米是3月初种植的,到7月初就能采收,由于上市早,每根能卖到2块多,而且种过玉米的地膜还能接着种植白菜,一膜两用成本低、效益高、省时又省力。”成县索池镇大川村村民车贵荣指着眼前的玉米地高兴地说。
大川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瓜果种植专业村,这里的大棚种植以早甘蓝、夏番茄、冬白菜高矮搭配种植为主,露地种植以“春覆膜玉米、秋大白菜”一膜两用的种植方式。通过一地多用、一年多收的科学化种植模式,大棚种植收入亩产值在2万多元,露地种植亩产值也超过了1万元,让土地收益实现了最大化。
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让成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从靠人,靠机械,再到靠数据、靠人工智能转变,让“瘦”的土地变“肥”,生产效益更加显著,推动成县农业生产朝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一路向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