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7月3日电(周健 戚梅丽 张晓静)乘风骑行,竞逐雁楠。7月2日,“雁荡文旅杯”2023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温州雁荡山楠溪江站)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永嘉县顺利完赛,创造了浙江省首次承办该项赛事的先例。
据悉,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具有规格高、专业性强、竞争激烈、观赏性佳等特点,旨在有效推动公路自行车项目的职业化发展和竞技水平。本次职业联赛分为城市绕圈赛和男子大组赛,其中绕圈赛总长128公里,单圈8公里,绕行16圈;大组赛设置专业组和骑行组,专业组总长160公里,骑行组总长36公里。
比赛现场 乐清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男子大组赛现场,18支自行车专业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一“骑”欢聚雁楠公路。雁楠公路环绕山间,风光旖旎,有着“中国最美公路”之称,成为许多骑行爱好者的打卡之地。运动员们从雁荡山旅游集散中心出发,驰骋在青山绿水之间,可谓是“车在景中骑,人在画中游”。
“雁楠这条赛道非常美,而且路况和环境非常符合中国公路自行车骑行的标准。”李宁之星洲际队队员白利君表示,本条赛道最艰难的当属白芙线通往雁荡山森林公园的3公里连续转弯爬坡,选手们有点吃力,但连续弯道和长坡充满了挑战,“骑”乐无穷。
比赛选手在“绿水青山”间骑行 乐清市委宣传部 供图
来自黑龙江队的27岁车手刘建坤骑龄长达12年。他表示,5年前曾来到雁荡山参加过自行车比赛,雁荡山壮丽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我再次来到乐清,感觉这里又变了个样,城市马路宽阔、高楼林立、绿意盎然,自然和城市交相辉映,景色宜人。在这儿骑车,既可享受骑行过程中风驰电掣的感觉,还能欣赏乐清独有的美景”。
体育改变城市,运动改变生活,国内顶尖赛事给乐清带来了巨大的辐射效应。通过选手们的比赛骑行,一幅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城市画卷与一条“体育+文化+产业+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徐徐铺开。
选手加速骑行 乐清市委宣传部 供图
乐清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办好一场赛,宣传一座城,带火一座城’的目标,以‘骑行天下,醉美雁楠’为主题,展示乐清全域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体育等资源,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推动‘国家公园+体育运动+文化旅游’多领域融合发展,打造以雁荡山和楠溪江为生态背景、以温州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体育赛事新名片。”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乐清已举办了浙江省健身瑜伽公开赛、雁荡山飞拉达争霸赛等系列精品赛事。未来,乐清还将以体育现代化市创建为契机,继续引入顶级赛事、职业赛事以及民众体育赛事等高品质、高效益、高辐射力的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激活赛事经济。(完)
中新网重庆7月3日电 (梁钦卿)记者3日在重庆市举行的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做好退捕工作方面,重庆市用两年完成三年退捕任务,2020年11月,国家核定的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全部上岸,并确保上岸渔民有出路、生计有保障,实现渔民从“退得出”到“稳得住”。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目前,重庆市退捕渔民总体安定有序,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江河水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清船、清网、清江、清湖;无捕捞渔船、无捕捞渔网、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水生生物多样性初步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图为工作人员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在做好禁捕工作方面,重庆实现江河水面从“禁得了”到“管得住”。当地常态化开展清船、清网、清违规垂钓、清涉渔市场“四清”整治,全方位巡查;实施“亮江工程”,布设沿江渔政AI高清预警点位937个,全天候监控。三年来,全市累计查办涉渔行政案件4500余件,侦破刑事案件1700余起,取缔禁捕水域“三无”船舶2955艘,清理残留网具5633张,劝导制止违规垂钓25万余人次,整改市场涉渔突出问题7290个。
同时,重庆市系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完成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鱼类产卵场调查;启动长江上游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保种和人工繁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全市科学制定放流方案,加强放流苗种监管,规范实施增殖放流。三年来,重庆市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5100余万尾,有效补充了长江鱼类资源。
据监测,重庆市长江鱼类的种类数和资源量较禁捕前均有所增加,长江鲟等珍贵濒危物种被发现的频次也越来越多,实现水生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