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日电 国家卫健委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全国一共有40支国家医疗应急队伍。这40支队伍中有5支队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功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的认证,我国也成为世界上拥有国际应急医疗队伍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现在一共是通过了37支。
郭燕红介绍,我国医疗应急队伍是为了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准备的移动医院,说是队伍,其实它是一个移动医院。有的是车载式的,也有的是帐篷式的,每支队伍都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救治体系,可以有门诊、住院、手术、检查检验,有的还有重症单元。另外还要有信息指挥和后勤保障系统。到了现场,队伍展开以后相当于一个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可以在没有任何其他支援的情况下,独立承担医疗救治任务,这就是我国医疗应急队伍的功能和目标。
郭燕红表示,我国的医疗应急队伍建设是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特别是这十年内发展非常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全国一共有40支国家医疗应急队伍,这当中有32支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类,有5支是中毒救治类,还有3支是核辐射救治类。这40支队伍中有5支队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功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的认证,我国也成为世界上拥有国际应急医疗队伍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现在一共是通过了37支。
郭燕红称,这些年来,国家医疗应急队伍在地震、重大疫情等各个方面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比如2020年初武汉保卫战,国家卫健委调集了全国23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武汉,这些救援队携带有移动CT、检测实验室,以及一些移动的单元驻扎在定点医院、方舱,出色完成了武汉保卫战期间的救治任务。另外,国家医疗应急队伍还参加了很多援外任务,多次承担国际上包括风灾、地震、疫情等国际救援任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
郭燕红提到,这三年的新冠疫情再一次体现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国家卫健委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在原有的40支国家医疗应急队伍的基础上提质扩容增效,要增加医疗应急队伍的数量,还要提升相应队伍的设备设施,比如有的要增加重症单元,有的要增加具有5G信息系统的指挥系统,有的还会配备移动CT等方面的设备设施。结合重大疫情防治基地建设,在全国布局20支左右的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时,能够按照国家的调遣来进行协同工作,满足重大疫情救治工作。在专业上,呼吸、感染、重症、影像、检验等都是重大疫情救治队伍的基本专业配置,同时还配备重症救治单元,以满足国家和区域发生重大疫情的救治需要。
此外,还将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日常管理、培训演练和设备设施的运维保障,通过组织区域间的联合演练和复合型演练,提升大家协同工作的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医疗救援任务。 【编辑:卢岩】
中新社上海7月3日电 (记者 姜煜)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3日发表行业分析报告称,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正逐渐提升。
穆迪称,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原因是政府鼓励行业整合,以促进钢铁行业提高效率、化解过剩产能和整合资产。
普通住宅需求、基建项目、机械和设备制造以及汽车生产均为中国钢铁需求的驱动因素。穆迪称,2020年中国钢铁产量突破了10亿吨,此后的2021年和2022年则连续两年产量同比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政府实施限产来控制碳排放以及需求放缓。
穆迪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近年来钢铁业在中国碳排放量中的占比较高,随着中国政府加大脱碳力度,钢铁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
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及山西是中国前五大产钢省份,各省政府均已采取措施减少炼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穆迪认为,各省级政府的举措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有效实施减排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从而配合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承诺。
据穆迪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大钢铁企业的总资产约3.1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年底以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销售额为2.4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4.1%。
上述七家钢铁企业的产量约占中国国内钢铁总产量的35%。穆迪说,这些主要钢铁企业近年来资产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行业整合以及由此带来的运营规模增长。(完) 【编辑:刘阳禾】